临沂市域地质结构复杂,地貌类型多样。蒙山、沂山等几十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耸峙于市境西北部,与“五岳之尊”的泰山颔首相望,脉系相连。三座高山(海拔高度居山东省前三位)横空出世,鼎足而立,构成了鲁中泰沂山区的脊梁。在苍茫逶迤的沂蒙群山中,还有不少由流水侵蚀造成的桌状山,当地称之为“崮”。崮有200余座,习称“沂蒙七十二崮”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造就了沂蒙群崮的神奇崮姿:有的如剑似戟,气势夺人;有的拟人状物,惟妙惟肖。还有的如孟良崮、抱犊崮等,已成为传奇故事的载体,通透着民间文化的灵气与神韵。“一片好风光,七十二崮堪爱”。陈毅元帅跃马沂蒙时所哼唱的壮美诗句,更使七十二崮闻名遐迩,流风远播。市境西北部多石灰岩山体,有利于大型石洞的形成。最近,相续在蒙阴、平邑发现的几座大型溶洞,宽大幽深,石笋、石柱、石钟乳遍布洞中,更兼碧潭暗瀑,极为壮观。规模之大,品位之高,在江北地区十分罕见。位于费县城西北的奇石林总面积达100公顷,上万块高大的园林石千姿百态,一望无际,被称为天然奇观。(2001年第一版临沂地区志上册)
一、地形
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,根据海拔高度、切割程度、起伏大小等差异规律,全市分为山地、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形态。按土壤普查分类标准,全市地貌类型的大体比例是四山三丘三分平。
(一)山地
全市有山地85.46万公顷,占总面积的37.53%。集中分布于西北部的沂水、沂南、平邑、蒙阴、费县等县境内。山体大多由结晶岩构成,也有沉积岩盖层构成,或者下部是结晶岩,上部是沉积岩构成的。结晶岩山体与沉积岩山体并存,是本市山地的突出特征。
结晶岩构成的山体,通称“砂石山”,主要有蒙山山系、四海山山系、鲁山山系、沂山山系和峤子山山系,占全市山地面积的60%。这类山地岩石组成以黑云母混合片麻岩、斜长角闪岩、黑云母变粒岩和多种混合岩为主,变质深,片理、节理发达,褶皱紧密。山体表面的岩石由于长期出露地表,经风化剥蚀,多形成厚层松散的砂粒状物质,结持力弱,易流失。
沉积岩构成的山体,通称“青石山”,占山地面积的40%,多与“砂石山”相间,在山地的南北两侧分布。沉积岩以寒武、奥陶两系为主。海拔高度一般为300~400米。寒武系地层以一套红色、紫红色页岩和厚层鲕状灰岩或薄层灰岩为主;奥陶系以厚层灰岩为主。此外,石炭纪中上统和二叠纪的砂页岩、薄层灰岩及煤互层在市辖三区附近也有分布;蒙阴、费县一带还有典型的白垩纪岩层。
中切割中山13.68万公顷,占山地面积的16%,占总面积的6.01%。主要分布在费县、平邑、蒙阴三县交界处和沂水的北部,包括蒙山山系和鲁山山系,其特点是:全部由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组成,山体峻拔陡峭;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。山地顶部一般平坦,并发育有肥沃深厚的土层,向下山坡呈阶梯状,陡缓相间,由于风化物较厚,植被一般较茂密。
中切割低山48.76万公顷,占山地面积的57.03%,占总面积的21.40%。主要分布于沂水、沂南、蒙阴和平邑、费县南部,海拔高度300~500米,山体较陡峭,相对高度200米以上。在中切割低山山体中既有“砂石山”也有“青石山”,还有基部为砂石,上部为厚层灰岩(青石)的方山,群众叫做“崮”。由于切割深,坡度大,水土流失严重。
浅切割低山23.05万公顷,占山地面积的26.97%,占总面积的10.12%。主要分布在莒南县、日照市交界处和蒙阴县城南北两侧,以及沂水县的北部。这类山地多为结晶岩构成,相对高度80~200米,坡度稍缓,土层较深厚。
(二)丘陵
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沭河以东,海拔高度50~200米,自然条件虽不及平原优越,但由于地近黄海,气候湿润,是省内著名的茶乡和花生种植基地。
在20世纪90年代前,临沂市域山、丘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0%以上,是仅次于烟台和泰安的多山丘地区;90年代后,由于日照、沂源和莒县3个多山丘县市相继划出,使全市的山地、丘陵面积大为减少,山、丘区与平原区的比例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60.3%和39.7%。由于比例的明显变化,使临沂市域山、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已由全省第三位降至第六位,退出了多山区市地的行列(前5个市的山、丘区均占其总面积的70%以上),成为平原与山丘呈四六开分布的市地(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潍坊和淄博两市)。这一地形结构的明显变化,将在客观上减轻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负担,有益于临沂的经济腾飞。
全市有丘陵71.18万公顷,占总面积的31.26%。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围,以沂河以东分布最广,多由结晶岩组成。
1、 高丘21.93万公顷,占丘陵面积的30.8%,占总面积的9.63%。主要分布在沂水的高桥和苍山的车辋一带。这类丘陵由寒武、奥陶纪灰岩、二叠纪凝灰岩等沉积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、泰山杂岩等结晶岩组成,切割程度大,相对高度100~150米,坡度较陡,土层薄且砂砾多。
2、 中丘3.015万公顷,占丘陵面积的42.35%,占总面积的13.24%。主要分布在莒县、沂水、沂南三县交界处,莒县南部,市辖三区北部、西部,莒南南部、西北部,蒙山山体的东部、北部,苍山县东北部,平邑县西南部和临沭县东北部。中丘起伏不大,相对高度较小,土壤砂性大,适耕性好,但保水保肥能力差。
3、 低丘11.34万公顷,占丘陵面积的15.94%,占总面积的4.98%。主要分布于莒南南部和郯城的东部。低丘相对高度不大,坡度较小,土层较深厚。
4、 缓丘7.77万公顷,占丘陵面积的10.91%,占总面积的3.41%。主要分布在莒县南部,市域东部有连片分布。缓丘地区剥蚀强烈,土层较薄,农作物产量很低。
(三)平原
全市有平原71.09万公顷,占总面积的31.21%。多由河流冲积、洪积而成,表层附有深厚的第四纪冲积、洪积物。相对高度不大于20米,土壤深厚肥沃,是本市主要产粮区。
沂沭河冲积平原19.34万公顷,占平原面积的27.20%,占面积的8.49%。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,沂南东部,市辖三区东部,苍山、郯城北部,由沂、沭两大河流冲积而成。土层深厚,土壤肥沃,适种各种粮食和蔬菜。
山间沟谷平原12.73万公顷,占平原面积的17.91%,占总面积的5.59%。集中分布于费县、平邑县中部,蒙山前平坦谷地和蒙阴、沂南、沂水等县的山间沟谷之中,主要有冲积扇群和河流冲积物组成。虽相对高差变化较大,但在一个小范围内,比较平坦,土层深厚,质地适中,适种小麦、玉米等作物。
涝洼平原28.89万公顷,占平原面积的42.04%,占总面积的13.12%。主要分布于苍山、郯城县南部。海拔不足50米,相对高度小于20米,比降4‰,汇水面积大,土壤粘重,排水不畅,易涝,多种小麦和水稻。